- 網站導覽
- 回首頁
- 至善高中亦師亦友Walking Together獎學計畫系列活動
- 系列活動一:尋找
- 系列活動二:視野
- 系列活動三:368晨訓
- 系列活動四:出發
- 系列活動五:環台舞部曲
- 系列活動六:決戰
- 系列活動七:繞境
- 系列活動八:跟著小楊去旅行
- 系列活動九:J2—至善盃JJBL第二屆國中籃球聯賽
- 系列活動十:成年洗禮自行車馬拉松
- 系列活動十一:愛鎮
- 系列活動十二:師生聯合創作聖誕樹
- 系列活動十三:大溪小鎮
- 系列活動十四:皇冠
- 系列活動十五:龍潭雨夜花
- 系列活動十六:遇見華爾滋
- 系列活動十七:漂亮母親節
- 系列活動十八:大溪有木有
- 系列活動十九:2016台灣燈會全國花燈競賽
- 系列活動二十:視野2
- 系列活動二十一:東京玩學樂-跟著小楊去旅行2
- 系列活動二十二:漫威英雄
- 系列活動二十三:第四屆國際教育旅行計畫書 (昭和學院)
- 系列活動二十四:第四屆國際教育旅行計畫書 (流山大鷹)
- 系列活動二十五:2016影像冬令營
- 系列活動二十六:表藝三畢業展-藝's my life
- 系列活動二十七:普高三畢業展-影想力
- 系列活動二十八:第六屆大溪小鎮
- 系列活動二十九:北藝大夏日學校
- 系列活動三十:玫瑰綻放餐飲科畢業成果展
- 系列活動三十一:2016北藝大夏日學校2
- 系列活動三十二:2016關聖帝君繞境
- 系列活動三十三:Aoki教授來台參訪
- 系列活動三十五: 青春作夥-有任務的旅行
- 系列活動三十六:畢業製作大幕起
- 系列活動四十:校史之最-總統府前雙十國慶表演
- 系列活動四十一:今年冬天,我在北海道
- 系列活動四十二:生命教育
- 系列活動四十三:永遠的欣潔主任
- 系列活動四十四:農銷單車環島趣
- 系列活動四十五:學科再加強
- 系列活動四十六:宮崎行農去
- 系列活動四十七:108木科競賽
- 系列活動四十八:感謝2019畢旅行
- 系列活動四十九:藝師住隔壁
- 系列活動五十:水壺2020
- 系列活動五十一:十年一車
- 系列活動五十二:2020木工全國賽
- 系列活動五十三:雙師慰問
- 系列活動五十四:當我們同在
- 以身作則Working Together助學計畫
- 系列活動一:台灣茱莉亞
- 系列活動二:香光山寺劇場
- 系列活動三:烏克麗麗之夏
- 系列活動四:方濟教堂上的大溪小鎮
- 系列活動五:交流趣--韓國藝術高校交流訪問
- 系列活動六:下一站,夢想
- 系列活動七:蝴蝶展翼
- 系列活動八:兵庫影展
- 系列活動九:大溪小鎮5
- 系列活動十:木工進全國2015
- 系列活動十一:彎彎竹管細
- 系列活動十二:北京女節訪
- 系列活動十三:雲遊四High
- 系列活動十四:全國戲劇
- 系列活動十五:2015-前進華山
- 系列活動十六:協助社區報稅服務
- 系列活動十七:台灣翠青
- 系列活動十八:2015亞洲戲劇匯演
- 系列活動十九:2016台灣燈會全國花燈競賽
- 系列活動二十:幼保科全國戲劇比賽初賽
- 系列活動二十一:第四屆國際教育旅行
- 系列活動二十二:表藝科全國戲劇比賽初賽
- 系列活動二十三:表演藝術科 年度展演-三人行不行
- 系列活動二十四:圖書館月開卷好書
- 系列活動二十五:表藝科全國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二十六:幼保科全國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二十七:前進紐約
- 系列活動二十八:協助社區報稅服務
- 系列活動二十九:0615上海戲劇學院來訪
- 系列活動三十: 0701香港賽馬主辦學校來訪
- 系列活動三十一:穗台校長論壇圓夢計畫
- 系列活動三十二:前進雪梨
- 系列活動三十三:嗨客松科技創意工作坊
- 系列活動三十四:Abikon農產物直賣所開幕活動
- 系列活動三十五:薪傳夢計畫
- 系列活動三十六:送愛到泰北
- 系列活動三十七:至善及時雨2019
- 至善游於藝 JS Play 助學計畫
- 系列活動一:美華希望樹
- 系列活動二:音樂中興
- 系列活動三:表演藝術夏令營
- 系列活動四 :台藝戲劇營
- 系列活動五:遠見不一樣的教室
- 系列活動六:前進上海-上海戲劇學院青年創想週
- 系列活動八 :JJBL 主委盃
- 系列活動九 :2016國際教育旅行企畫書
- 系列活動十:2016亞洲戲劇匯演
- 系列活動十一 :當自己的導演
- 系列活動十二: AOKI Party
- 系列活動十三 :52HZ+70JS國片
- 系列活動十四 :105學年度幼保科全國創意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十五: 105學年度表藝科全國創意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十六 :105學年度餐飲科「啟程」畢業成果展
- 系列活動十七:2017桃園市市長盃龍舟賽
- 系列活動十八:北藝大舞展
- 系列活動十九:石門熱氣球節
- 系列活動二十:2017關聖帝君繞境企劃書
- 系列活動二十一:2017台藝戲劇營
- 系列活動二十二:2017明華園散戲
- 系列活動二十四:農銷宮崎學習之旅
- 系列活動二十五:至善達人戶外秀
- 系列活動二十六:大亞演
- 系列活動二十七:2019北藝大夏日學校
- 系列活動二十八:校網2.0
- 系列活動二十九 : 至善GOGORO
- 系列活動三十 :小校傳奇
- 系列活動三十一 :精進校本位
- 系列活動三十二 :慶功雙響科
- 系列活動三十三 :原民族語傳歌頌
- 系列活動三十四 :2020大溪大囍
- 系列活動三十五 :2020 至善男籃年度訓練計劃
- 系列活動三十六 :2020 餐科選手培訓計劃
- 系列活動一:尋找
- 系列活動二:視野
- 系列活動三:368晨訓
- 系列活動四:出發
- 系列活動五:環台舞部曲
- 系列活動六:決戰
- 系列活動七:繞境
- 系列活動八:跟著小楊去旅行
- 系列活動九:J2—至善盃JJBL第二屆國中籃球聯賽
- 系列活動十:成年洗禮自行車馬拉松
- 系列活動十一:愛鎮
- 系列活動十二:師生聯合創作聖誕樹
- 系列活動十三:大溪小鎮
- 系列活動十四:皇冠
- 系列活動十五:龍潭雨夜花
- 系列活動十六:遇見華爾滋
- 系列活動十七:漂亮母親節
- 系列活動十八:大溪有木有
- 系列活動十九:2016台灣燈會全國花燈競賽
- 系列活動二十:視野2
- 系列活動二十一:東京玩學樂-跟著小楊去旅行2
- 系列活動二十二:漫威英雄
- 系列活動二十三:第四屆國際教育旅行計畫書 (昭和學院)
- 系列活動二十四:第四屆國際教育旅行計畫書 (流山大鷹)
- 系列活動二十五:2016影像冬令營
- 系列活動二十六:表藝三畢業展-藝's my life
- 系列活動二十七:普高三畢業展-影想力
- 系列活動二十八:第六屆大溪小鎮
- 系列活動二十九:北藝大夏日學校
- 系列活動三十:玫瑰綻放餐飲科畢業成果展
- 系列活動三十一:2016北藝大夏日學校2
- 系列活動三十二:2016關聖帝君繞境
- 系列活動三十三:Aoki教授來台參訪
- 系列活動三十五: 青春作夥-有任務的旅行
- 系列活動三十六:畢業製作大幕起
- 系列活動四十:校史之最-總統府前雙十國慶表演
- 系列活動四十一:今年冬天,我在北海道
- 系列活動四十二:生命教育
- 系列活動四十三:永遠的欣潔主任
- 系列活動四十四:農銷單車環島趣
- 系列活動四十五:學科再加強
- 系列活動四十六:宮崎行農去
- 系列活動四十七:108木科競賽
- 系列活動四十八:感謝2019畢旅行
- 系列活動四十九:藝師住隔壁
- 系列活動五十:水壺2020
- 系列活動五十一:十年一車
- 系列活動五十二:2020木工全國賽
- 系列活動五十三:雙師慰問
- 系列活動五十四:當我們同在
- 系列活動一:台灣茱莉亞
- 系列活動二:香光山寺劇場
- 系列活動三:烏克麗麗之夏
- 系列活動四:方濟教堂上的大溪小鎮
- 系列活動五:交流趣--韓國藝術高校交流訪問
- 系列活動六:下一站,夢想
- 系列活動七:蝴蝶展翼
- 系列活動八:兵庫影展
- 系列活動九:大溪小鎮5
- 系列活動十:木工進全國2015
- 系列活動十一:彎彎竹管細
- 系列活動十二:北京女節訪
- 系列活動十三:雲遊四High
- 系列活動十四:全國戲劇
- 系列活動十五:2015-前進華山
- 系列活動十六:協助社區報稅服務
- 系列活動十七:台灣翠青
- 系列活動十八:2015亞洲戲劇匯演
- 系列活動十九:2016台灣燈會全國花燈競賽
- 系列活動二十:幼保科全國戲劇比賽初賽
- 系列活動二十一:第四屆國際教育旅行
- 系列活動二十二:表藝科全國戲劇比賽初賽
- 系列活動二十三:表演藝術科 年度展演-三人行不行
- 系列活動二十四:圖書館月開卷好書
- 系列活動二十五:表藝科全國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二十六:幼保科全國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二十七:前進紐約
- 系列活動二十八:協助社區報稅服務
- 系列活動二十九:0615上海戲劇學院來訪
- 系列活動三十: 0701香港賽馬主辦學校來訪
- 系列活動三十一:穗台校長論壇圓夢計畫
- 系列活動三十二:前進雪梨
- 系列活動三十三:嗨客松科技創意工作坊
- 系列活動三十四:Abikon農產物直賣所開幕活動
- 系列活動三十五:薪傳夢計畫
- 系列活動三十六:送愛到泰北
- 系列活動三十七:至善及時雨2019
- 系列活動一:美華希望樹
- 系列活動二:音樂中興
- 系列活動三:表演藝術夏令營
- 系列活動四 :台藝戲劇營
- 系列活動五:遠見不一樣的教室
- 系列活動六:前進上海-上海戲劇學院青年創想週
- 系列活動八 :JJBL 主委盃
- 系列活動九 :2016國際教育旅行企畫書
- 系列活動十:2016亞洲戲劇匯演
- 系列活動十一 :當自己的導演
- 系列活動十二: AOKI Party
- 系列活動十三 :52HZ+70JS國片
- 系列活動十四 :105學年度幼保科全國創意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十五: 105學年度表藝科全國創意戲劇比賽決賽
- 系列活動十六 :105學年度餐飲科「啟程」畢業成果展
- 系列活動十七:2017桃園市市長盃龍舟賽
- 系列活動十八:北藝大舞展
- 系列活動十九:石門熱氣球節
- 系列活動二十:2017關聖帝君繞境企劃書
- 系列活動二十一:2017台藝戲劇營
- 系列活動二十二:2017明華園散戲
- 系列活動二十四:農銷宮崎學習之旅
- 系列活動二十五:至善達人戶外秀
- 系列活動二十六:大亞演
- 系列活動二十七:2019北藝大夏日學校
- 系列活動二十八:校網2.0
- 系列活動二十九 : 至善GOGORO
- 系列活動三十 :小校傳奇
- 系列活動三十一 :精進校本位
- 系列活動三十二 :慶功雙響科
- 系列活動三十三 :原民族語傳歌頌
- 系列活動三十四 :2020大溪大囍
- 系列活動三十五 :2020 至善男籃年度訓練計劃
- 系列活動三十六 :2020 餐科選手培訓計劃
嗨客松科技創意工作坊
一計畫緣起
教育的議題
教育的目的,不只是為了國家培養人才,也不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願望和期許;而是透過教育的歷程,幫助每個個人發展他自己,完成自己的使命。面對每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,老師彷彿如同藝術家,每一堂課程都是一場創作和演出。所以,老師得先讓自己浸染在想像之中,讓教學的內容活潑流動。苦悶的老師如何擁有靈動的教學? 是以老師這個角色有某種內在道德與義務,有一個「無上使命」:保持想像力的生機勃勃。那麼,我們如何能夠不精進、求取新知? 又如何能夠不與同儕交流、分享經驗?
本校老師各有專長,嘗試以此為起點,透過本計畫執行學生「怎麼學」,遠比老師「教什麼」重要,是以美國有一句諺語:「告訴我,我會忘記;給我看,我會記得;讓我參與,我會了解。」討論是最基本的參與。課堂上必須對主題概念有持續的討論、提問和繼續追問,「提問澄清」是重要的教學策略。提問的方式包括學習單、小組討論、和生活連結、活動(讓學生自己讀,然後提問)以及串聯(架構出知識系統,或是讓不同觀點對話)等。從老師們的互動協作開始,互相討論交流,建立老師們之間的共享與合作,開尋求問題的管道也增進知識的廣度深度。
最美的教育,是在理解別人的歷程中,聆聽自己
二、計畫目的與構想
教育是一場文化戰爭,是改變觀念、不流血的寧靜革命。現代人需要的是靠自己大腦思考的能力、能夠實踐自己所想的勇氣以及一份堅持至有結果的執著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教導學生擁有這樣的能力呢?
當哈佛、麻省理工與史丹佛等一流大學都開始不再單向講課,我們應怎樣增加教室中的互動,以產生永續的學習效果? 過去的教室中,老師的腦袋就等於今天的網際網路,加上教科書,就是學生全部知識的來源。但今天,網路和科技挑戰老師的權威,學習中更重要的,已經不是標準答案(網站三秒鐘就能替你算出來),而是獲得答案的思考歷程;「知道」什麼並不重要,如何將所知「表現、做出來」才是關鍵。所以,當所有知識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,學習絕不可能只為考試,「告訴我Google上找不到的東西,並且成為獨立的學習者」,或許才是今日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座右銘。
因此透過成立創意課程工作坊,一方面可以試著激起教師找回對教學的熱情,二方面透過教師間的交流互動,可有許多創意的想法進而落實在課堂上,所產出的創意課程模組亦可成為學校的特色及資產
計畫內容構想
1.老師可以做什麼?
.先愛上自己教學的課程-找回對教學的熱情,熱情可以散
發魅力、感動學生
.玩弄課程於股掌之間
.生活處處皆課程-課程有用論
2.課程設計方向:
.引起動機的趣味活動-有興趣才會成功
.層層引導的教學設計-好奇心是學習最佳動力
.錯誤中學習-走冤枉路也是一種學習
.容忍不同想法-變異是創造力的根本
.給一點點自由時間與空間
.鉅細靡遺的指導-以前的學生:自己想辦法,拼命跟上老師進度。現在的學生:講到我懂,是老師的責任。時代已經走到這樣,見招拆招是老師的專長,不是嗎?
3.學生與老師的使命
學生「怎麼學」,遠比老師「教什麼」重要,是以美國有一句諺語:「告訴我,我會忘記;給我看,我會記得;讓我參與,我會了解。」討論是最基本的參與。課堂上必須對主題概念有持續的討論、提問和繼續追問,「提問澄清」是重要的教學策略。提問的方式包括學習單、小組討論、和生活連結、活動(讓學生自己讀,然後提問)以及串聯(架構出知識系統,或是讓不同觀點對話)等。
當學生思索「自己今日的模樣」與「未來想要(應該)成為的模樣」時,其尋求過程必然會有混亂與焦慮,這就是青少年的「統合危機」。現在的教育體制是否提供給青少年足夠的留白? 唯有留白,才能給自我感留一個機會,讓孩子們感覺到自己,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,並追尋自己有那些改變? 因為能感受自己,進而感受到別人,於是產生了推己及人的同理心。甚至能透過「為別人服務」的經驗創造意義感,這顯然是青少年自我探索最美好的經驗。
三、計畫期程規劃
至善的議題
解放教師的腦袋-教育的創造力
未來的教育,需要的是具備「創造力」的人才,而要培育出那樣的人才,就必須有相應的行政資源及師資系統的支持,也需要「跨領域交流的平台」來激發「創造力」,轉動僵化的教育體制。
然而,任何教育的創造或實驗,「教師們」是最重要的啟動者,因為他們是在第一現場面對學生的人,也是最切身感受教學議題的前鋒,但台灣保守的師資培育制度,卻總是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僵化而缺乏教育思辨、缺乏想像力的老師。即便這當中有具備教育熱情的老師,卻可能因為保守的環境壓力或過多的業務(行政及課堂數),持續消耗其熱情與理想。
由此,要提升一個學校的創造力,首要之務是思索「如何喚起教師的熱情」並「提供想法交流的機會」,正如翻轉教育的代言人-台大教授葉丙成認為:「也許翻轉教學無法撼動結構,但至少先找回教師的熱情,他們才是傳授知識的種子。先有熱情的老師,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。」
所以Workshop的第一目標,是讓教師們能夠交流與共同學習,以成為學校轉動創造力的齒輪。
解放創造力的工作坊
至善嗨客松的精神是去轉動教師的熱情與想法,所以初期目標,是打造一個能進行「教師經驗交流」、「創意腦力激盪」、「教學資源共享」及「跨領域合作」的平台。為此,我們以一個學期為實驗期,執行三個階段的工作坊。
第一階段:用校外教學或動手學習的方式,激發老師的熱情,解放老師的創意思考,打開教師們(甚至社區居民或有志於教育的朋友)的心胸及腦袋。
第二階段:回到教師本身所關心的議題(未必是教學的)或教學上遭遇的困境,眾人腦力激盪,去尋找可操作的議題並腦力激盪有趣的行動構想。
第三階段:將所構思之行動方案付諸實踐,行動方案不必很艱難,而是簡單、有趣、在每個人的條件下可執行之事,藉此累積彼此合作的經驗。
期程規劃
|
|
|
|
月份 | 主題 | 預期目標 | 備註 |
12 | 籌設工作坊 | 籌設至善嗨客松創藝課程小組 | 約3-6位教師 |
1 | 目標設定及小組成員課程時間表規劃 | 創藝課程模組目標設定
與教務處人事室協調
| 預計1科1班,共2班實驗 105-2學期小組人員課程時間表 |
寒假期間 | 板橋高中科技創意發展中心觀摩研習 | 2/7(二)~2/8(三)至板橋高中科技創意發展中心參訪暨課程觀摩研習。
2/7(二)上午創客教室空間參訪;下午3D列印課程交流。 2/8(三)上午繪圖機器人課程;下午創意骨牌課程。 | 共4位教師參加:陳聖文、顏景弘、李宗俊、彭郁勻 |
2 | 教師創藝課程規劃 | 預計3-6月每二週一次創意主題交流,約4小時 | 共8次創意交流 |
3 | 創藝課程模組討論 | 創藝課程交流(1)自造者運動(暫定) 創藝課程交流(2)動手做(暫定) | 林新建老師 |
4 | 創藝課程模組(1)產出 | 創藝課程交流(3)文化資產(暫定) 創藝課程交流(4)博物館策展(暫定) | 張立伶老師 |
5 | 創藝課程模組討論 | 創藝課程交流(5)電影解析(暫定) 創藝課程交流(6)藝術參與(暫定) | 張立伶老師 |
6 | 創藝課程模組(2)產出 | 創藝課程交流(7)在地遊(暫定) 創藝課程交流(8)舞台戲劇(暫定) | 顏景弘老師
|
7-8 | 校園教師分享及試範教學 |
| 與教務處人事室協調(106-1學期小組人員課程時間表 |
9 | 創藝課程模組開課 |
|
|
四、課程內容構想
執行時間:每週三下午時段。 執行地點:可在社區、學校或其它場域。 預期參與者:3-6位至善教師+有興趣之外部人士。 | |||
| 主題 | 預期目標 | 備註 |
思考解放階段 | 教師們的下午茶 | 讓老師們認識彼此的專業及背景,並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及需求。 |
|
解放創藝-創客篇 | 讓老師們成為Maker,動手玩創藝與設計,並於過程中探索創客學習的精神。 | 林新建老師 | |
解放創藝-社區篇 | 以在地小旅遊方式跟新創產業或返鄉青年進行交流,了解利用在地資源創造行動或解決問題的方法。 | 邀請在地青年 | |
解放創藝-藝術篇 | 透過實地走訪或體驗的方式,了文化產業、文化資產保存、博物館策展…的觀念與思考。 | 張立伶老師 | |
解放創藝-XX篇 | 由大家一起提出表決。 | 視眾人之需求提出。 | |
腦力激盪階段 | 議題發想 | 回到學校與教學上的議題做討論,找到共同議題並進行簡單的創藝行動發想。 |
|
行動發想 |
| ||
行動執行階段 | 解放創藝行動 | 將前階段的構想付諸實踐,累積教師們共同行動的經驗,或是去參訪、交流,了解是否已有類似的案例可參考。 |
|
解放創藝行動 | |||
解放創藝行動 | |||
| 期末回饋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