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:::
:::

以身作則Working Together助學計畫 / 系列活動三十三:嗨客松科技創意工作坊

嗨客松科技創意工作坊

 

一計畫緣起

教育的議題    

      教育的目的,不只是為了國家培養人才,也不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願望和期許;而是透過教育的歷程,幫助每個個人發展他自己,完成自己的使命。面對每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,老師彷彿如同藝術家,每一堂課程都是一場創作和演出。所以,老師得先讓自己浸染在想像之中,讓教學的內容活潑流動。苦悶的老師如何擁有靈動的教學? 是以老師這個角色有某種內在道德與義務,有一個「無上使命」:保持想像力的生機勃勃。那麼,我們如何能夠不精進、求取新知? 又如何能夠不與同儕交流、分享經驗?

   本校老師各有專長,嘗試以此為起點,透過本計畫執行學生「怎麼學」,遠比老師「教什麼」重要,是以美國有一句諺語:「告訴我,我會忘記;給我看,我會記得;讓我參與,我會了解。」討論是最基本的參與。課堂上必須對主題概念有持續的討論、提問和繼續追問,「提問澄清」是重要的教學策略。提問的方式包括學習單、小組討論、和生活連結、活動(讓學生自己讀,然後提問)以及串聯(架構出知識系統,或是讓不同觀點對話)等。從老師們的互動協作開始,互相討論交流,建立老師們之間的共享與合作,開尋求問題的管道也增進知識的廣度深度。

最美的教育,是在理解別人的歷程中,聆聽自己

 

二、計畫目的與構想

   教育是一場文化戰爭,是改變觀念、不流血的寧靜革命。現代人需要的是靠自己大腦思考的能力、能夠實踐自己所想的勇氣以及一份堅持至有結果的執著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教導學生擁有這樣的能力呢?

   當哈佛、麻省理工與史丹佛等一流大學都開始不再單向講課,我們應怎樣增加教室中的互動,以產生永續的學習效果? 過去的教室中,老師的腦袋就等於今天的網際網路,加上教科書,就是學生全部知識的來源。但今天,網路和科技挑戰老師的權威,學習中更重要的,已經不是標準答案(網站三秒鐘就能替你算出來),而是獲得答案的思考歷程;「知道」什麼並不重要,如何將所知「表現、做出來」才是關鍵。所以,當所有知識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,學習絕不可能只為考試,「告訴我Google上找不到的東西,並且成為獨立的學習者」,或許才是今日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座右銘。

   因此透過成立創意課程工作坊,一方面可以試著激起教師找回對教學的熱情,二方面透過教師間的交流互動,可有許多創意的想法進而落實在課堂上,所產出的創意課程模組亦可成為學校的特色及資產

 

計畫內容構想

1.老師可以做什麼?

 .先愛上自己教學的課程-找回對教學的熱情,熱情可以散

  發魅力、感動學生

 .玩弄課程於股掌之間

 .生活處處皆課程-課程有用論

2.課程設計方向:
 .引起動機的趣味活動-有興趣才會成功

 .層層引導的教學設計-好奇心是學習最佳動力

 .錯誤中學習-走冤枉路也是一種學習

 .容忍不同想法-變異是創造力的根本

 .給一點點自由時間與空間

 .鉅細靡遺的指導-以前的學生:自己想辦法,拼命跟上老師進度。現在的學生:講到我懂,是老師的責任。時代已經走到這樣,見招拆招是老師的專長,不是嗎?

 

 

3.學生與老師的使命

     學生「怎麼學」,遠比老師「教什麼」重要,是以美國有一句諺語:「告訴我,我會忘記;給我看,我會記得;讓我參與,我會了解。」討論是最基本的參與。課堂上必須對主題概念有持續的討論、提問和繼續追問,「提問澄清」是重要的教學策略。提問的方式包括學習單、小組討論、和生活連結、活動(讓學生自己讀,然後提問)以及串聯(架構出知識系統,或是讓不同觀點對話)等。

    當學生思索「自己今日的模樣」與「未來想要(應該)成為的模樣」時,其尋求過程必然會有混亂與焦慮,這就是青少年的「統合危機」。現在的教育體制是否提供給青少年足夠的留白? 唯有留白,才能給自我感留一個機會,讓孩子們感覺到自己,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,並追尋自己有那些改變? 因為能感受自己,進而感受到別人,於是產生了推己及人的同理心。甚至能透過「為別人服務」的經驗創造意義感,這顯然是青少年自我探索最美好的經驗。
 

三、計畫期程規劃

至善的議題

解放教師的腦袋-教育的創造力

 

未來的教育,需要的是具備「創造力」的人才,而要培育出那樣的人才,就必須有相應的行政資源及師資系統的支持,也需要「跨領域交流的平台」來激發「創造力」,轉動僵化的教育體制。

然而,任何教育的創造或實驗,「教師們」是最重要的啟動者,因為他們是在第一現場面對學生的人,也是最切身感受教學議題的前鋒,但台灣保守的師資培育制度,卻總是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僵化而缺乏教育思辨、缺乏想像力的老師。即便這當中有具備教育熱情的老師,卻可能因為保守的環境壓力或過多的業務(行政及課堂數),持續消耗其熱情與理想。

由此,要提升一個學校的創造力,首要之務是思索「如何喚起教師的熱情」並「提供想法交流的機會」,正如翻轉教育的代言人-台大教授葉丙成認為:「也許翻轉教學無法撼動結構,但至少先找回教師的熱情,他們才是傳授知識的種子。先有熱情的老師,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。」

所以Workshop的第一目標,是讓教師們能夠交流與共同學習,以成為學校轉動創造力的齒輪。

 

解放創造力的工作坊

至善嗨客松的精神是去轉動教師的熱情與想法,所以初期目標,是打造一個能進行「教師經驗交流」、「創意腦力激盪」、「教學資源共享」及「跨領域合作」的平台。為此,我們以一個學期為實驗期,執行三個階段的工作坊。

第一階段:用校外教學或動手學習的方式,激發老師的熱情,解放老師的創意思考,打開教師們(甚至社區居民或有志於教育的朋友)的心胸及腦袋。

第二階段:回到教師本身所關心的議題(未必是教學的)或教學上遭遇的困境,眾人腦力激盪,去尋找可操作的議題並腦力激盪有趣的行動構想。

第三階段:將所構思之行動方案付諸實踐,行動方案不必很艱難,而是簡單、有趣、在每個人的條件下可執行之事,藉此累積彼此合作的經驗。

 

 期程規劃

 

 

 

 

 

月份

主題

預期目標

備註

12

籌設工作坊

籌設至善嗨客松創藝課程小組

約3-6位教師

1

目標設定及小組成員課程時間表規劃

創藝課程模組目標設定

 

與教務處人事室協調

 

預計1科1班,共2班實驗

105-2學期小組人員課程時間表

寒假期間

板橋高中科技創意發展中心觀摩研習

2/7(二)~2/8(三)至板橋高中科技創意發展中心參訪暨課程觀摩研習。

 

2/7(二)上午創客教室空間參訪;下午3D列印課程交流。

2/8(三)上午繪圖機器人課程;下午創意骨牌課程。

共4位教師參加:陳聖文、顏景弘、李宗俊、彭郁勻

2

教師創藝課程規劃

預計3-6月每二週一次創意主題交流,約4小時

共8次創意交流

3

創藝課程模組討論

創藝課程交流(1)自造者運動(暫定)

創藝課程交流(2)動手做(暫定)

林新建老師

4

創藝課程模組(1)產出

創藝課程交流(3)文化資產(暫定)

創藝課程交流(4)博物館策展(暫定)

張立伶老師

5

創藝課程模組討論

創藝課程交流(5)電影解析(暫定)

創藝課程交流(6)藝術參與(暫定)

張立伶老師

6

創藝課程模組(2)產出

創藝課程交流(7)在地遊(暫定)

創藝課程交流(8)舞台戲劇(暫定)

顏景弘老師

 

7-8

校園教師分享及試範教學

 

與教務處人事室協調(106-1學期小組人員課程時間表

9

創藝課程模組開課

 

 

 


四、課程內容構想

 

執行時間:每週三下午時段。    執行地點:可在社區、學校或其它場域。

預期參與者:3-6位至善教師+有興趣之外部人士。

 

主題

預期目標

備註

思考解放階段

教師們的下午茶

讓老師們認識彼此的專業及背景,並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及需求。

 

解放創藝-創客篇

讓老師們成為Maker,動手玩創藝與設計,並於過程中探索創客學習的精神。

林新建老師

解放創藝-社區篇

以在地小旅遊方式跟新創產業或返鄉青年進行交流,了解利用在地資源創造行動或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邀請在地青年

解放創藝-藝術篇

透過實地走訪或體驗的方式,了文化產業、文化資產保存、博物館策展…的觀念與思考。

張立伶老師

解放創藝-XX篇

由大家一起提出表決。

視眾人之需求提出。

腦力激盪階段

議題發想

回到學校與教學上的議題做討論,找到共同議題並進行簡單的創藝行動發想。

 

行動發想

 

行動執行階段

解放創藝行動

將前階段的構想付諸實踐,累積教師們共同行動的經驗,或是去參訪、交流,了解是否已有類似的案例可參考。

 

解放創藝行動

解放創藝行動

 

期末回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